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新竹芎林飛鳳山步道 (i)

飛鳳山位於新竹芎林鄉,海拔高度為423.5公尺,因山勢像隻伸頸斂翼即將降落的鳳凰而得名,沿途除了經過百年寺廟代勸堂及雲谷寺外,山上種植多種花草樹木,走在林蔭蓊鬱的步道上格外輕鬆,夏季鳳凰花開時,一團團火紅的花朵開滿山頭,冬季則有雪白的梅花,有著名的「飛鳳探梅」為新竹八景之一,傍晚夕陽西照站在最高點的涼亭上,放眼望去景色優美如畫,有「飛鳳夕照」之美譽。
步行時間:5.46 公里,O型環繞約 4 小時。
飛鳳山有幾條不同的登山路線,我們從飛鳳山牌樓附近的第一停車場出發→感應橋紀念碑→第二停車場→第三停車場→雲谷寺→代勸堂後方→第一涼亭→第二涼亭(飛鳳山)→相思崖→觀日亭→風情萬景咖啡屋→觀日坪古道(2800m)→石壁潭山岔路口→修心宮→第一停車場。
飛鳳山牌樓 ↑ 
我們選擇左進右回 ↑
第一停車場附近的三叉路口旁,豎立著三塊有關飛鳳山開發史的舊石碑,分別是大正九年(1920年)的感應橋紀念碑、民國 46 年(1957年)感應橋記碑及昭和二年(1927年)開路紀念碑。 
感應橋是當年新竹富商古雲梯前來飛鳳山進香求子,後來果然生下一男嬰,於是在山麓捐建一座石橋,以利信徒上山進香,後來因產業道路的開闢,感應橋已被掩沒,目前僅存一小部份的遺跡而已。
開路紀念碑則是地方居民感念一位溫姓女子捐七百金修建往飛鳳山的道路而立碑紀念,在紀念碑附近仍可看見一小段殘存的石階舊路。 
右上步道往雲谷寺或代勸堂,不取,取直行往第二停車場。
這條石階路可能就是昭和二年時所修建的古道,舊石階都已消失,換了現代石材,雖較美觀但令人難以產生思古之幽情,比較無法和感應橋三塊古碑互相呼應。 
第二停車場 ↑
過第三停車場取右上往雲谷寺或代勸堂 ↑
取左往雲谷寺,直行往百年古寺代勸堂,建於日據時代明治32年(1899年),祀奉關聖帝君,廟已完全改建,金碧輝煌像是一座新廟宇,已無古意。
雲谷寺建於明治37年(1904年),祀奉觀音菩薩,外貌古拙,已加蓋鐵皮屋保護。↑↓
經雲谷寺後,過大馬路取左上石階續行。

梅花林,右下方為代勸堂。↑
梅子 ↑
左上階梯 ↑

第一涼亭則是觀賞夕陽的地點,"飛鳳夕照 " 為昔日新竹八景之一,旁邊有一"飛鳳落霞"木匾,可惜天候不佳, 只見迷濛一片,取右上石階續行。
續行往相思崖、觀日亭
原來的自然步道改成了石板路,雖方便了遊客但濃濃的匠味,已失去了山徑的自然本色,蠻可惜的。 
沿途設有植物解說牌介紹花草樹木,讓走這條步道的遊客,除了登山休閒,也可藉機多認識一些植物,只可惜解說牌都已殘破不堪。 

相思崖,可以眺望滿山的相思林。




丁字路口,先取左往觀日亭(250公尺),稍後返回再取右往風情萬景咖啡屋再到修心宮(1800公尺)。↑
據說天氣晴朗無雲的話,站在觀日亭可看到距離80公里外的101大樓,今天天空一片灰濛濛,當然什麼也看不到!↑
由觀日亭折還後直行再經過丁字路口後,續往風情萬景咖啡屋方向。
風情萬景咖啡屋只有例假日才營業,以前這裡只是賣枝仔冰、涼水的小舖,如今賣起花茶鬆餅和咖啡,庭園視野甚廣,可遠眺竹東地區竹林大橋方向。↑


這條山徑稱為觀日坪古道,是昔日農民上山種墾及運送農產品的道路,當時這片山區以種植柑橘、茶,以及砍伐相思樹,燒製木炭為主要的產業。

沿途是縱橫交錯祼露的樹根或石塊,步道有陡有緩,剛好樹根成為緩衝擋板,走起來就比較不會打滑了。↑



展望台可眺望竹東地區、竹林大橋、頭前溪、北二高等方向景觀。↑↓


左下往石壁潭,不取,取直行往修心宮(第一停車場)。
雖然前幾天下雨,這段下坡泥路相當溼滑,所幸路面樹根交錯,兩旁都有繩索及樹幹可拉,再加上登山杖補助支撐,還不太難走。


步道出口到了,取右
橋旁有攤販在賣當地農產品,右往石壁潭山,不取,取左就可看到修心宮了。
前方民房就是第一停車場了